首页 频道 > 专栏 > 正文

一斤蚕豆半斤壳.....湿垃圾减量如何推动?黑科技能帮多大忙?

在上海,哪些地方是产湿垃圾的“大户”?这些场所湿垃圾“减量”如何推动?多少农产品拥有“净身入沪”资格?市民对“净菜”接受度又是怎样?湿垃圾是否有就地消纳的良方……

1

垃圾减量 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元旦前后,海岸君兵分多路,来到菜市场、超市、批发市场、蔬菜基地,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。

上农批市场里,清洁工定时开着垃圾车上门收取经营户产生的垃圾

难点1

饮食爱吃新鲜

“7斤半牛蛙,53元。”

“帮我杀一下,头、内脏和皮都去掉。”

在普陀区真北市场的水产区,金阿姨来到老刘夫妻的摊位上买牛蛙,准备回家做一道干锅牛蛙。她告诉海岸君,杀牛蛙是技术活,自己不敢下手。更关键的,是一堆湿垃圾难处理。

“去头去内脏,一共3斤9两。”处理好的牛蛙再上秤,竟然减重近一半,不可食用的部分多达48%,让人有些吃惊。递过袋子,老刘还不忘问一句:“牛蛙皮和内脏要带回家养花吗?”原来,有些市民会带走一些水产品的内脏,回家制作花肥。

金阿姨又走到了蔬菜区域。“给我一根莴笋,莲藕也来一根,再拿几根玉米。”海岸君看到,因为摊主提前整理过,莴笋顶部只留下了少数几片叶子,根部也削去了外皮,但玉米却包着几层外壳。“很多人觉得玉米包着壳更新鲜更嫩,所以我们才会把它留着。”

菜场里的玉米,需掰断根茎,剥掉青皮,才能卖给消费者,产生一堆湿垃圾

回家后,金阿姨开始摘菜。

莴笋摘去叶子,再切掉一块有点老的根部;

玉米剥去所有的外壳,轻轻扯下秧子;

莲藕削去褐色的外皮;

芹菜要一根根去掉绿叶,再剪掉根须。

摘拣完毕,桌面上堆起了“菜叶小山”,而这些,仅是要做干锅牛蛙和清炒芹菜两道菜。

“这不算多的,如果是吃蚕豆的季节,剥一碗蚕豆,要装两马甲袋的壳呢!”金阿姨说,上海人吃东西讲究新鲜,自家三口人,每天做一顿三菜一汤,再加上各种果皮、骨头,一天下来大概要扔掉超过一公斤的湿垃圾。“如果春天吃蚕豆,夏天吃西瓜,或者像今天杀个牛蛙,那就不止这点了。”

难点2

净菜增加人工

在活蹦乱跳的牛蛙和新鲜的莴笋、玉米、莲藕等蔬菜变成一道干锅牛蛙之前,在它们走过生产基地、批发市场和小菜场等各个环节之际,能否拦下那一堆内脏和菜皮,从源头就减量?海岸君来到蔬果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,展开调查。

蔬菜基地的粉碎机,用于制作微生物肥料反哺蔬菜种植

在青浦区的春昌蔬果基地,老王正在大棚里采摘生菜,时不时把外层的黄叶剥下来,扔在一边,再把绿油油的生菜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筐中。“品相好才能卖得出去,像大白菜、青菜、生菜这些绿叶菜,我们在销售前都会摘掉黄叶或者有虫眼的叶子。但芥蓝、莴笋等蔬菜,还是会留下一些枝叶,因为光溜溜的不美观,影响销售。”基地负责人告诉海岸君,这里的大棚每天会产出20吨蔬菜,基本都会去除外观不佳的不可食用部分,损耗率约为二成,争取“净菜上市”。而这4吨菜皮会进入粉碎机,制成微生物肥料后撒入土地。

不过,并非所有的蔬菜在运出基地时都是“净菜”。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,海岸君就看到了一车车从全国各地而来的“毛菜”。中午时分,李姐把小板凳搬到了几大捆青蒜前,解开麻绳开始一根根整理。带着泥的黄叶和外皮被快速剥落到地上,露出青白的根茎,归成一堆后再扎起来。不远处,十字路口的正中间堆着占地约一平方米的玉米皮,经营户黄姐从麻袋里拿出一根玉米,熟练地掰断根茎,再剥掉青皮,只留下最里面的两层玉米皮。

为什么不在生产基地去皮去黄叶

?

“农户不愿意。”

李姐告诉海岸君,剥皮去根,意味着投入更多的人工。“农民采摘的时候,是一大捧从地里拔出来的,简单一捆就装筐了。你让他精挑细选?他才没那个工夫呢。”

成本上涨

也是重要原因。比如毛菜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元,挑拣后有了损耗,又花费了人工,价格就要涨到每公斤1.6元。收菜的贩子一比较,很可能还是选择价格低的,这不是吃力不讨好?

此外,磕磕碰碰是长途运输中难以避免的问题,老菜叶也起到了部分保护作用,更让当地农户“不舍得”去除。但到了消费者的手中,统统变成了“不能承受”的湿垃圾。

上农批市场里,“毛菜”整理后垃圾成堆

难点3

蔬果滞销腐烂

每天少则七八次,多则十来次,老金都要开着垃圾车在上农批的市场里一圈圈转悠,定时让经营户把垃圾丢出来。这天中午,他从一名水果经营户的摊位上,收到了好几箱表皮皱起、还布着霉点的火龙果,全部扔掉。

“卖不掉了,烂了,那就只能扔了。”海岸君看了看车上的四个垃圾桶,最多的就是腐烂的蔬果。老金说,每天收到的垃圾基本上分为两种,一是纸盒、包装纸、瓶子等,二就是各种不新鲜的蔬果,“要比菜皮多”,有时也会有腐坏的禽肉。

事实上,卖不掉的蔬菜水果,是流通环节的湿垃圾“主力军”。一位超市从业人员告诉海岸君,因为难以精确预估每天的生鲜销售量,蔬果、禽肉、鸡蛋乃至于熟食的报废,不可避免。“一般来说,会先打折促销,比方说闭店前两小时开始买一送一,再卖不掉就只能报废了。”而在真北菜市,市场管理方也表示,每天会产生10吨左右的湿垃圾,除了烂菜叶等正常损耗,腐坏的蔬果也不在少数。

“如果按照订单量供应,那就很少会产生损耗。但进入菜场、超市后,就容易发生卖不出去的蔬菜变成垃圾。”春昌蔬果基地的负责人表示,这也是基地近年来加大和新零售平台合作的原因,从源头上减少损耗,就是减少湿垃圾的产生。

2

净菜入城,我们准备好了吗?

菜农对水东芥菜进行处理,去掉了黄叶烂叶

“净菜进城,垃圾出城”,这是一幅美好的愿景。据测算,推行“净菜入城”,可以减少二至三成的城市垃圾,这可能是最大的源头垃圾减量。然而,要推“净菜入城”也不是非常容易,必须过习惯关、保鲜关、安全关等好几道“关卡”。

习惯关

净菜比不上毛菜新鲜

在走访菜市场、超市进行调查的过程中,海岸君发现,很多市民对“净菜”仍有疑虑。比毛菜更高的价格成本暂且不提,不少人坦言,从传统消费习惯上来看,净菜不如毛菜新鲜。“就说夏天吃蚕豆吧,现剥的豆壳可以看出新鲜度如何,但用塑料盒一装、薄膜一封,感觉好像就不那么碧绿生青了。”黄阿姨的说法,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想法。

保鲜关

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

其次,净菜进城保鲜度如何,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。目前净菜保鲜技术主要采用低温冷链和薄膜包装,部分或许还会用上抗氧化剂来减轻劣变。

而现在,我国的净菜项目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,净菜加工、贮运、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各地差距较大,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标准。

安全关

人工摘菜不确定性高

食品安全问题,也是阻碍净菜推广的一大难关。澳洲某超市曾经在售卖的免洗菠菜中,发现活体飞蛾,说明净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全球都在关注。由于目前大部分净菜是人工摘菜的,人为因素不确定性太高,容易造成二次污染。因此,企业若能研发出标准化、自动化的净菜加工设备,监管部门若能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,则“安全关”才能安然度过。

3

减量黑科技能帮多大忙?

垃圾减量的一大措施,在于要将湿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干净地分离出来,进行资源化利用。湿垃圾要“破袋”,以及末端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,是目前上海湿垃圾减量中的“痛点”。这些痛点,用“黑科技”能解决吗?

黄浦区外滩街道瑞福小区的湿垃圾分类处理机,可将二百公斤湿垃圾变成浓缩有机肥

不用破袋

垃圾分类时代,市民吐槽最多的,是每天扔湿垃圾成了煎熬——要把充分“发酵”的残羹冷炙从塑料袋里倒出,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鼻而来,还要与桶内五颜六色的剩饭馊水、嗡嗡飞舞的苍蝇蚊虫“亲密对视”。而对于环保部门、小区物业来说,居民倒垃圾时干湿不分,还得派专人来管理,有时管不胜管。

为此,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教授郑立荣团队研发了一种可24小时快速降解的专用环保垃圾袋和源头处理设备,湿垃圾可不用破袋直接丢弃至专用设备,无臭无味,彻底告别“破袋”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款垃圾袋还有多个高科技。每只袋子上均有二维码,每一只都有身份,都能跟踪。郑立荣介绍,团队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研制了指纹码追溯技术,给每一个垃圾袋打印一个不可克隆不可复印的唯一身份信息,从而让垃圾分类的质量可控制、全流程过程可追溯。郑立荣坦言,通过垃圾袋的追溯信息,可以为垃圾分类的奖惩制度打下基础。

就地减量 变成肥料

在复旦大学南区宿舍,近来出现了一个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。墨绿色的外表、朝天的垃圾口,其中大有讲究——垃圾桶周边没有了异味,倾倒进去的湿垃圾必须装在一只特制垃圾袋内,一旦入箱即进行生物降解处理。不管什么样的湿垃圾,一天内都变成了深褐色的肥料,被企业接收肥料的运输车运走。

郑立荣介绍:“运用这个处理设备,湿垃圾不出小区,就彻底被消灭在源头。”说着,他从特制的垃圾袋里取出几块处理后的“垃圾”,果然没有丝毫异味。他说:“分类后所有的有机垃圾,已经全都变成了这些像土壤一样的东西,里面主要含磷和蛋白质、氨基酸等,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。”

据悉,今年3月起,郑立荣团队与光明食品(集团)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牛奶(集团)有限公司、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团队合作,借鉴瑞典在垃圾处理领域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成功模式,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团队在物联网区块链领域的多年积累,研制了分布式有机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。

该设备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,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,残留固体10%以下。此外,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,周边完全无异味,真正实现了零值排,甚至近在10厘米内都闻不到任何垃圾的异味,彻底改观了人们对垃圾箱的传统认知。

目前,这个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已在上海多家企业的食堂使用。多个兄弟省市的相关部门也来接洽合作。接下来,处理站有望进入居民社区,取代传统的垃圾箱。

瑞典经验 值得借鉴

城市湿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具有产量高、有机质(尤其是油脂)含量高、含水率高、易生化、热值低和处理难度大等特点,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。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发展较慢,垃圾回收率低,处理能力弱,处理能力缺口大。根据我国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,我国餐饮垃圾2017年产生量为9972万吨,相当于27.3万吨/日;根据调研数据,我国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约120个,项目平均约为200吨/日处理能力,照此计算,我国现有餐厨垃圾处理产能不超过2.5万吨/日,处理率不足10%,产能缺口较大。

反观国外垃圾分类和回收最成功的瑞典,由于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出色,导致垃圾不够用,需要从国外进口。

瑞典政府通过很多超市提供免费的厨余垃圾专用袋,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确保可以安全保存湿垃圾,但同时可以和食物一起快速降解,以便于资源化利用。

除了纸袋外,对于填埋的垃圾,还有可降解的塑料袋。为了避免气味散出,居民还被要求将袋口封得严严实实。

相比之下,我们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,还有一段长路要走。中国现在每年产生约10亿吨的垃圾,“也许,这一切都从一只带着指纹码的快速降解垃圾袋和一套处理设备开始。”郑立荣说。

标签: 湿垃圾 黑科技

精彩推送